當舞台燈光照亮走上凱道的每一張臉,超過八成都是三十歲以下的年輕公民,「凱道八月雪」不只是最成功的自發性公民運動,還是參與年齡最年輕的街頭運動。一首改編「悲慘世界」的台語歌,唱出廿幾萬人的心情,不悲慘、不冷漠,七、八年級的年輕世代正式抬頭。

 

一件軍人洪仲丘被虐死的案件,能引發如此強大的年輕社會力量,當廿多歲的年輕人,頂著高溫,擠在人群中,即使看不到前方舞台上的人與事,這群人仍走上凱道,沒有衝突、沒有不理性,只喊著「沒有真相、沒有原諒」。

 

阿拉伯之春是對政治的反對投票,「凱道八月雪」是年輕公民對政府、軍方官僚與無能感到失望,自發性走上凱道,去尋找心中的烏托邦。年輕公民要的真相不只是洪仲丘的死因,而是「政府為什麼讓台灣社會變成這樣?」

 

三、四年級生當年上街頭,背負著省籍、政治、自由等不同理由,而七、八年級生這次上街頭,只是訴求公平與正義等價值,這也給執政者最重要的警訊,當政府無法保護人民最基本的生存價值時,還能談什麼拚經濟、救台灣?

 

完全透過網路串連起的強大公民力量,從坐在電腦前,到穿白T走上街頭,年輕公民用行動打破「草莓族」的封號,也打破外界對年輕人參與公共議題的冷漠印象,這是台灣新時代的公民運動。

 

主辦的一九八五公民聯盟就是新世代台灣社會的縮影,大家來自四面八方,各為自己的夢想努力,但對台灣的熱情不減。

 

當凱道下完八月雪,手機螢幕的燈光照亮台北市,唱著「活出自由的新性命」,路上幾乎看不到垃圾,年輕公民的憤怒與自律,所有官員,你看到了嗎?